“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研究问题的逻辑顺序和方法,登台演讲锻炼了表达能力,分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课堂教学实现了有效问答。”一竞技党委书记张国林评价。
“教案做成脚本,学生成为演员,课就活了。”孙建设笑着说。
因为效果好,河北农大当年启动实行此模式的校级推荐课程,首批10门本科课程入选试行。
最好的苹果
在办公室,端上两杯香气扑鼻的咖啡。谈及科研,孙建设神情变得严肃。
孙建设始终认为,高校科研尤其是农业院校应用科研,要盯准顶层设计,专注探索并提供可行的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走进园区,记者看到,不同于常见的矮株密植,田间3年树龄的苹果树高3米以上,架杆单株,每株挂果65个左右,下铺黑色地布,行距4米,株距1米。园内水肥一体化滴灌装置,虫情测报仪、太阳能杀虫灯、水分自动监测器、小型气象站、远端遥控视频监控设备等一应俱全。喷洒农药的弥雾机、除草的拖拽式四轮除草机等现代机械在田间操作。
“我会对这些设施、机械做比较,为生产寻得最适用的一款,还经常根据需要琢磨些东西。这个‘开角器’和‘苹果果实袋’就是我的专利。”在一株重新嫁接的果树前,孙建设拿起一个“开角器”,熟练地张开新梢角度,“我们最终确定的水肥一体化灌溉装置,不仅减少了田间施肥的诸多复杂工序,还实现精准高效施肥并综合节水60%以上。”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索,要有大视野。”孙建设谈到此处加重了语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即企业化运作、非农资本入驻、
先进技术支撑、国家政策保障加上土地流转后适度规模经营。”
孙建设说,这是当年自己在美国访学期间受“刺激”的结果。
“华盛顿州是优质苹果产区,当地随处可见醒目标语‘地球上最好的苹果’。我要通过学习,让中国也产出‘地球上最好的苹果’!”
但孙建设所说的这个“刺激”,是当年美国的一位朋友迪克向他提的3个问题:“你说看好中国苹果产业发展,假如我要是去投资,收益率如何?比较效益如何?资金安全怎样保障?”
“我瞬间‘石化’,一问三不知啊。但我很快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个涉及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正是从那时起,孙建设开始以更广阔的视角研究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回国后,我的科研团队里,有人专门研究资金运作问题,还吸纳金融保险等专业人员出谋划策。”
“现在我在中国遇到了不少对农业有情怀的成功人士,他们选择了苹果。”孙建设说。
有尊严地劳动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采用这种新型栽培技术的苹果产区面积远远超过了100万亩。这种产业运营模式,也被誉为探索践行“现代农业现代化4.0”和“新太行山道路”的代表之作。
如今,除了相同运营模式的苹果产业园遍布燕赵境内太行山区外,新疆阿克苏、伊犁,山西运城,陕西千阳,山东荣成,河南三门峡,甘肃庆阳,贵州威宁等地,都有孙建设的科技团队支撑建立的现代苹果园区,覆盖全国4个苹果主产区的11个省份,有效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栽培技术换代升级。
到园区的第二天就有河北中捷农场的几名负责人和企业老总来向孙建设取经求助,开发当地流转出的几千亩土地。
在孙建设看来,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优化生产要素构成,其中,重要一环是培养职业农民和专业管理人员。“要完成从农民兼职到职业的华丽转身,要实现让农民有尊严地劳动、快乐地生活。”孙建设说。
下午4点30分,园区内村民齐大哥开着四轮除草机正在劳作。只见垄间地头,齐大哥在车上按下除草模式按钮,挂挡起步,垄间杂草瞬间被刈割干净,除草机的轰鸣在山谷间清脆悦耳。
“这活儿轻省,20亩地用不了一个小时。要是过去,5个人干一天都不一定能弄好。”齐大哥黝黑的脸上满是幸福表情,“孙教授说,等到园区全部环节完全规范运行,能直接让500名乡亲来这里就业,间接让1.5万个周边农户受益,每人年收入至少增加5000元。”
“新模式不仅要完成规模化发展,还要实现特色发展”。就在园区两块山地上,20亩樱桃树已经蹿出一米高的枝条。“明年这个时候,甜美诱人的红樱桃将挂满枝梢”。同时,办公楼后的10亩山地已平整完成,按照孙建设的建设规划,那里将要兴建两个温室大棚,实现蔬菜瓜果的全天候收获。
“下一步,我计划学习借鉴美国南加州农场和台湾清镜农场模式,把园区建成果品消费中心、苹果产业深加工中心和周边城市的市民农业休闲旅游度假中心,真正实现多业态融合。”说到园区前景,孙建设的眼里放出光来。
时值仲夏,山风清朗。昨夜的一场小雨让园区果木更加葱郁,周围群山愈显苍翠。